每年5月至10月,作為國內熱門景點之一的北海“打卡地”,數(shù)不清的游客涌來銀灘,盡情體驗“天下第一灘”帶來的無窮魅力,這也讓救生員忙到“飛起”。
救生員提醒游客注意西南浪,盡量不要遠離海灘。
今天,我們來走近這個特殊的群體。
唐瑞鴻,今年36歲,從事救生工作已經10年了。任職以來,他共救助溺水游客及找回失散小孩80余人,2020年還獲評"北海市勞動模范"榮譽稱號。
唐瑞鴻在瞭望塔用望遠鏡觀察游客是否溺水。
唐瑞鴻告訴我們,北海銀灘救生員每天都在救援站執(zhí)勤,利用瞭望塔在海邊巡視,做到耳聽六路,眼觀八方,以便發(fā)現(xiàn)危險時及時展開救援。他所在的銀灘救生一隊目前有17位專業(yè)救生員,每天分為兩個班組開展工作,其中一組從上午7點半到下午2點半,另一組從下午2點半到晚上9點半,負責的海域約5公里。
救生員爬上約10米高的瞭望塔。
唐瑞鴻說,救生工作的難點是有些游客不聽勸告,天黑后還要在海里玩,最容易出現(xiàn)危險,今年入夏以來,銀灘已經救起11名遇險游客。“有一次,我在巡邏時發(fā)現(xiàn)一名游客在救生點對面的海域遇險,當時天已經暗下來了,能見度低,又是漲潮,情況不明,我馬上和當班同事一起展開營救,當時開著摩托艇在海面搜尋,危險系數(shù)很高,經過一番搜尋,成功在海里找到已經處于昏迷狀態(tài)的游客,經過我們和醫(yī)務人員的及時搶救,游客才脫離了生命危險。”唐瑞鴻回憶起去年難忘的一次救援案例。
救生員駕駛摩托艇巡查浴場。
“今天西南浪有點大,你聽海灘的大喇叭不停地在廣播提醒游客注意下海安全。”唐瑞鴻每次跟我們對話,眼睛總是朝向游客的方向。肆意游玩的游客與神情凝重、全身包裹的救生員形成鮮明的對比。唐瑞鴻說,干這一行起初原因是想找份工作養(yǎng)家糊口,但是接觸之后發(fā)現(xiàn)這份工作很有意義,責任重大。就漸漸對這份工作產生了深厚的感情。起初家人會覺得這份工作比較危險,會擔心,怕出現(xiàn)什么安全問題,后來家人發(fā)現(xiàn)我對自己的安全也會認真負責,漸漸就放心了,尤其是我兒子,常常以我為傲,覺得我可以幫助別人脫離危險,是“超人”一樣的存在。如果身體和精神狀況允許,我會一直做下去,會認真負責的去對待這份工作,勇于奉獻,用我專業(yè)的救援知識去保障游客的安全。
救生員用對講機通報海域游客動向。
同樣的艱辛也讓銀灘救生二隊主管王德歡感同身受。他告訴記者,許多游客對大海有莫名的歡喜和激動,卻沒有敬畏,不把防溺水提醒放心上,自以為有在內河或者游泳池里游泳的經驗,就一頭撲進大海里。“他們不知道,海里的風浪大,還有暗流,一嗆水就容易出現(xiàn)危險”王德歡說。
救生員做交接班工作匯報。
今年6月12日下午,銀灘救生二隊救生員李瑞發(fā)開救生艇在海上巡邏時,發(fā)現(xiàn)一位游客被大浪沖至深海處,體力不支無法游向岸邊,不斷搖手求救。李瑞發(fā)便跳入海中進行援救,其他救援隊員聽到李瑞發(fā)用對講機發(fā)出的救援信息后,立即駕駛另一艘救生艇前往遇險發(fā)生地。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,成功把溺水者救助上岸。遇險游客來自陜西漢中市,是一名工程師,把他救回來時,他已經面色蒼白、四肢無力,幸好意識清醒。
救生員工作時間目光始終朝向銀灘浴場。
為了保護游客的生命安全,救生隊隊員曬到黑得發(fā)亮或被海水泡脫皮的皮膚成為他們的“勛功章”。據(jù)北海銀灘景區(qū)管理有限公司、景區(qū)管理部部長陳志杰介紹,銀灘救生隊最早建立于1992年,那個時候只有10個人,救援裝備也以救生衣和救生圈為主?,F(xiàn)在,救生員們已經告別了“徒手救人”的方式,發(fā)展為一支擁有40人的專業(yè)救援隊伍,建立起一套海陸協(xié)同、聲光一體的安全巡防和預警宣傳機制,主要通過警戒線設定約30萬平方米海上浴場,分別在沙灘執(zhí)勤點,瞭望塔和海上摩托艇來回巡邏監(jiān)控浴場。盡管設備先進不少,但“在眼皮子下救人”靠的是每個救生員的敬業(yè)和奉獻。
救生員在海水中勸阻無人陪伴的兒童及時上岸。
救生員幫助走失兒童尋找父母。
2020年,北海銀灘景區(qū)救生隊共救起危急溺水游客14起共14人,救起普通溺水26人。“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,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,這就是救助精神!我們救生員的工作就是與死神賽跑,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!”陳志杰說道。
救生員提醒游客浴場即將關閉,做清場工作。
北海市紅十字水上救援隊海上救援演練。
市紅十字會提供
您現(xiàn)在所在的位置: 首頁 > 公司文化 > 創(chuàng)城宣傳 >
每年5月至10月,作為國內熱門景點之一的北海“打卡地”,數(shù)不清的游客涌來銀灘,盡情體驗“天下第一灘”帶來的無窮魅力,這也讓救生員忙到“飛起”。
救生員提醒游客注意西南浪,盡量不要遠離海灘。
今天,我們來走近這個特殊的群體。
唐瑞鴻,今年36歲,從事救生工作已經10年了。任職以來,他共救助溺水游客及找回失散小孩80余人,2020年還獲評"北海市勞動模范"榮譽稱號。
唐瑞鴻在瞭望塔用望遠鏡觀察游客是否溺水。
唐瑞鴻告訴我們,北海銀灘救生員每天都在救援站執(zhí)勤,利用瞭望塔在海邊巡視,做到耳聽六路,眼觀八方,以便發(fā)現(xiàn)危險時及時展開救援。他所在的銀灘救生一隊目前有17位專業(yè)救生員,每天分為兩個班組開展工作,其中一組從上午7點半到下午2點半,另一組從下午2點半到晚上9點半,負責的海域約5公里。
救生員爬上約10米高的瞭望塔。
唐瑞鴻說,救生工作的難點是有些游客不聽勸告,天黑后還要在海里玩,最容易出現(xiàn)危險,今年入夏以來,銀灘已經救起11名遇險游客。“有一次,我在巡邏時發(fā)現(xiàn)一名游客在救生點對面的海域遇險,當時天已經暗下來了,能見度低,又是漲潮,情況不明,我馬上和當班同事一起展開營救,當時開著摩托艇在海面搜尋,危險系數(shù)很高,經過一番搜尋,成功在海里找到已經處于昏迷狀態(tài)的游客,經過我們和醫(yī)務人員的及時搶救,游客才脫離了生命危險。”唐瑞鴻回憶起去年難忘的一次救援案例。
救生員駕駛摩托艇巡查浴場。
“今天西南浪有點大,你聽海灘的大喇叭不停地在廣播提醒游客注意下海安全。”唐瑞鴻每次跟我們對話,眼睛總是朝向游客的方向。肆意游玩的游客與神情凝重、全身包裹的救生員形成鮮明的對比。唐瑞鴻說,干這一行起初原因是想找份工作養(yǎng)家糊口,但是接觸之后發(fā)現(xiàn)這份工作很有意義,責任重大。就漸漸對這份工作產生了深厚的感情。起初家人會覺得這份工作比較危險,會擔心,怕出現(xiàn)什么安全問題,后來家人發(fā)現(xiàn)我對自己的安全也會認真負責,漸漸就放心了,尤其是我兒子,常常以我為傲,覺得我可以幫助別人脫離危險,是“超人”一樣的存在。如果身體和精神狀況允許,我會一直做下去,會認真負責的去對待這份工作,勇于奉獻,用我專業(yè)的救援知識去保障游客的安全。
救生員用對講機通報海域游客動向。
同樣的艱辛也讓銀灘救生二隊主管王德歡感同身受。他告訴記者,許多游客對大海有莫名的歡喜和激動,卻沒有敬畏,不把防溺水提醒放心上,自以為有在內河或者游泳池里游泳的經驗,就一頭撲進大海里。“他們不知道,海里的風浪大,還有暗流,一嗆水就容易出現(xiàn)危險”王德歡說。
救生員做交接班工作匯報。
今年6月12日下午,銀灘救生二隊救生員李瑞發(fā)開救生艇在海上巡邏時,發(fā)現(xiàn)一位游客被大浪沖至深海處,體力不支無法游向岸邊,不斷搖手求救。李瑞發(fā)便跳入海中進行援救,其他救援隊員聽到李瑞發(fā)用對講機發(fā)出的救援信息后,立即駕駛另一艘救生艇前往遇險發(fā)生地。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,成功把溺水者救助上岸。遇險游客來自陜西漢中市,是一名工程師,把他救回來時,他已經面色蒼白、四肢無力,幸好意識清醒。
救生員工作時間目光始終朝向銀灘浴場。
為了保護游客的生命安全,救生隊隊員曬到黑得發(fā)亮或被海水泡脫皮的皮膚成為他們的“勛功章”。據(jù)北海銀灘景區(qū)管理有限公司、景區(qū)管理部部長陳志杰介紹,銀灘救生隊最早建立于1992年,那個時候只有10個人,救援裝備也以救生衣和救生圈為主?,F(xiàn)在,救生員們已經告別了“徒手救人”的方式,發(fā)展為一支擁有40人的專業(yè)救援隊伍,建立起一套海陸協(xié)同、聲光一體的安全巡防和預警宣傳機制,主要通過警戒線設定約30萬平方米海上浴場,分別在沙灘執(zhí)勤點,瞭望塔和海上摩托艇來回巡邏監(jiān)控浴場。盡管設備先進不少,但“在眼皮子下救人”靠的是每個救生員的敬業(yè)和奉獻。
救生員在海水中勸阻無人陪伴的兒童及時上岸。
救生員幫助走失兒童尋找父母。
2020年,北海銀灘景區(qū)救生隊共救起危急溺水游客14起共14人,救起普通溺水26人。“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,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,這就是救助精神!我們救生員的工作就是與死神賽跑,每個生命都值得尊重!”陳志杰說道。
救生員提醒游客浴場即將關閉,做清場工作。
北海市紅十字水上救援隊海上救援演練。
市紅十字會提供